快速导航

学科前沿

首页>>学科前沿

《SHOCK》2021年第5期新观点

发布时间:2022-03-08 18:19  浏览次数:704次

为了阐明严重创伤和脓毒症后的病理生理变化以及诊断和治疗的方法,2021年第5期《休克》带来了基础科学和临床研究的最新相关知识。在这些领域的专家们重点评论了未来对于这些患者的治疗方向。

对于基础科学来说,动物模型仍然特别重要。Reynolds和Garvan针对动物实验研究报告缺乏系统质量评估的缺点,随机选取2014-2018年100篇论文和40篇根据ARRIVE指南进行研究的论文进行了比较,发现在伦理信息、动物信息、随机化原则、盲法原则、社会福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希望整个研究界能提高研究报告执行的质量。Wu等人在一项离体研究实验中提出了一种研究小鼠肺内皮细胞屏障完整性的新途径。Schroedert等通过大鼠模型探讨了心脏骤停(CA)和休克对神经炎症状态的影响。Ji等人对解偶联蛋白-2(UCP-2)调控有氧糖酵解在脓毒症肾损伤小鼠线粒体损伤中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见解。Assimakopoulos等人研究发现注射氢化可的松、粪便微生物区系移植可诱导肠道机械和免疫屏障的改善,从而预防内毒素血症,提高脓毒症大鼠的存活率。Laitano等人探讨了骨骼肌源性IL-6在脓毒症小鼠(盲肠浆液多菌腹膜炎模型)先天免疫反应中的作用。Crowell和Lang发现脓毒症恢复后,肌浆蛋白合成明显增加,认为脓毒症恢复期存在固有肌肉收缩功能缺陷,不利于康复。在绵羊失血性休克模型中,研究者发现低温不会额外阻碍失血性休克引起的微循环障碍;在猪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模型中,研究者发现线粒体功能受损的同时,伴有肝组织中抗炎白细胞的激活。

临床研究显示,休克的标准化治疗可使非均一性休克人群创伤后早期(24h内)灌注血管百分比和微血管异质性指数均有显著改善,但早期全身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并不明显,微循环的改善也不能预测临床预后;女性创伤后凝血情况有潜在优势,但在大量输血的情况下,没有发现女性与性别相关的生存优势;髓系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s)在晚期脓毒症中维持一种免疫抑制的转录模式,提示MDSCs的免疫调节可能是改善脓毒症后预后的治疗目标;脓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发生与血浆PAI-1水平升高有关,而PAI-1很可能来源于内脏脂肪组织(VAT)内的驻留细胞;乳酸水平与CA和休克后的住院死亡率密切相关,提示乳酸水平的独立评估应该支持CA患者的预后评估;使用左心室微轴辅助装置(Impella)进行再灌注治疗可能会改善心输出量,但由于Impella并不优于其他装置(如主动脉球囊反搏),故建议不要在选定的临床试验患者之外使用Impella;胸腔内使用激素可以改善新冠肺炎引起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危重患者的氧合状态,并在治疗5d后提高存活率。

本期新观点由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朱浙祥教授翻译,在此致谢!

《SHOCK》2021年第5期新观点.pdf